2018年7月17日下午,由上海力学学会主办,上海软件中心承办的“软件产业生态链从创新创业开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顺利举行。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对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平台,上海市力学学会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得到众多高等院校科研企业的鼎力相助,搭起了一个“产学研”对接的舞台。
本次会议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重点学术交流活动(2018年市级基础研究类学会发展项目)批复的“产学研价值生态平台建设”研究课题内容之一。上海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薛雷平、上海软件中心主任宗宇伟出席并发表致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何炜副处长、同济大学徐立云教授、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郭帅教授、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黄玉林技术总监、大连理工大学的陈飙松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周明拓研究员以及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信息电子实验试制平台负责人张佳卿工程师,分别作出了精彩的报告。此次会议得到行业广泛关注,共有100余位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创新创业团队技术人员,以及创业实训基地的指导专家出席会议。
薛雷平副理事长主持会议并致辞
上海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薛雷平教授代表主办方主持会议并致辞,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上海软件中心主任宗宇伟代表承办方致辞。
宗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在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负责运维信息电子平台的是来自软件中心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的专业服务团队。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多年来为创业者提供创意、设计、研发、试制、集成、融资、营销等综合的创新生态环境。
何炜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何炜做会议主旨报告。他的报告主题是“勇立潮头,推动上海软件创新发展”,他向与会者传达了市政府软件发展纲要精神,呼吁软件研发需重视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希望企业能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形成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独特优势。
徐立云
同济大学徐立云教授的报告“特种设备应用服务平台建设运维讨论”,围绕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关键技术和阶段,结合特种设备的数据流和数据特点,介绍了在产业往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如何把新技术新思维融入到特种设备应用服务中去,从数据中要“安全”,要“效益”,要“效率”。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郭帅教授在“机器人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中围绕当前机器人产业所面临的突出技术问题、产业痛点和应用挑战,从智能材料、灵巧机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决策和机器人产业应用等多维度多视角,论述了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机器人技术进展、发展趋势、重大产业机遇,凸显未来新一代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在未来社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地位。
黄玉林
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黄玉林做的“数字化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数字建造模型分析方法及监控对象等内容,结合数字化建造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全面介绍了数字化加工和建造技术、数字化仿真与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控制技术、数字化集成管理技术、数字化辅助施工等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应用与发展,并详细介绍了可实现产业链各类资源和优势高效整合的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系统研究和发展情况。
陈飙松
大连理工大学陈飙松在“自主计算力学软件平台SiPESC研发进展”报告中介绍了他所在团队坚持四十余年的研发,先后推出了JIGFEX/DDJ/JIFEX等自主有限元软件系统。面向新趋势,团队于2007年启动了新一代计算力学软件平台SiPESC的研发工作。
周明拓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周明拓的报告“雾计算使能智能物联技术和前景”,对雾计算的概念、产生背景和应用前景做出了生动丰富的介绍。
信息电子平台 张佳卿
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信息电子实验试制平台负责人张佳卿工程师介绍了平台的运营情况,平台专业服务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及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独立的办公空间、共享性的产品试制资源、软硬件技术支持、金融对接、商务拓展、媒体推广等服务,为上海输送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小企业。
最后薛雷平副理事长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他对来自不同应用软件领域的专家所作报告表示高度赞扬,对承办方上海软件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本次会议对上海市应用软件产业突破制约瓶颈,沿着自主创新思路,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形成一条健康发展的软件生态链起到了推动作用。期待上海应用软件产学研各方进一步加强联系,为上海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发展多做贡献。
版权所有 ©2021.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393号,沪ICP备14033306号-25